“您好,请出示处方。”在银川市金凤区某连锁药店内,执业药师王女士正仔细核对顾客的处方单。如今,这样规范售药的场景已成为辖区药店的常态。然而半年前,这里还潜藏着不少“影子药师”——他们的资格证书挂在药店,人却从未露面。这场显著变化,源于一份金凤区人民检察院直击行业乱象的检察建议。
2025年初,金凤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异常:多家药店悬挂的执业药师注册证照片发黄卷边,系统显示有药师在职,但周边居民却反映“从没见过真人”。检察官暗访时发现,某药店甚至将药师证锁在抽屉里,而“持证人”实际在外省工作。
“最危险的是处方药销售环节。”承办检察官介绍,在一家被抽查的药店,抗生素类处方药竟被随意摆放在开放货架上。一名老人拿着高血压处方想购买降糖药,店员未作核对就准备售出,直到检察官亮明身份才被制止。
今年5月,金凤区人民检察院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,通过“三个清单”直击问题痛点:曝光19家“证在人不在”的药店;揭示违规销售处方药可能引发急性肝肾损伤等后果;要求建立“人脸打卡+处方药双锁柜”等机制。
收到检察建议后,金凤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,一场整治“影子药师”的“亮剑行动”在立即展开。某连锁药店经理李某坦言:“以前觉得挂证是行业潜规则,直到检察人员调取监控,才发现我们店的药师去年仅到岗3天。”正源街某药店的智能考勤系统捕捉到执业药师张某连续20天未到岗,其注册资格已被依法注销。
据了解,整改后的药店呈现出新气象:药师信息栏新增“今日在岗”电子屏、处方药区设置“无药师不销售”警示牌……
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,他们在7月“回头看”时,还偶遇暖心一幕:某药店因药师临时请假,店员婉拒了顾客购买处方药的请求,并帮忙预约了次日的远程用药指导。
“药品安全是民生底线。”金凤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下一步,该院还将建立“执业药师诚信档案”,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推行“药安码”公示制度,让“影子药师”无所遁形,真正筑牢百姓用药安全的“防火墙”。该负责人表示,从“人证分离”到“人岗合一”,这场监督并未止步于个案整改。当检察监督的刚性与为民司法的温度相结合,带来的不仅是行业的风清气正,更是群众触手可及的安全感。(作者:王辉)